整理織物的彈性回復角隨焙烘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焙烘溫度達到170℃后,回復角下降,說明溫度過高對棉纖維的交聯不利。綜合考慮,焙烘溫度以160—170℃為宜。
2.1.3焙烘時間對織物性能的影響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改變焙烘時間,分別考察織物的手感、白度、強力及回復角,如表3所示。
表3 焙烘時間與織物各項性能的關系
從表3可以看出,隨著焙烘時間的延長,整理后織物的手感變好,但是達到一定時間后,手感會變硬;而織物的白度則隨時間延長而下降。
棉織物的強力隨焙烘時間延長而提高。這是因為棉織物主要靠纖維間的抱合力產生抗張強度,經整理后,棉纖維與整理劑發生化學反應而互相交聯作用,使纖維之間的相對滑移變得困難。因熱作用會使棉纖維受損,焙烘時間過長對棉織物的強力不利。
隨著焙烘時間的延長,織物的彈性回復角增大;但達到90 s后,回復危略有下降。這是因為焙烘時,整理劑主要與無定形區的纖維素大分子發生交聯,提高了纖維素大分子在外力作用下變形的回復能力,即提高了織物的回彈性。當焙烘達到某一時間,樹脂與相鄰纖維素大分子間的交聯鍵數恰好使纖維素具有最大的彈性回復性能,所測回復角達到最大值;如果再延長焙烘時間,隨著反應的進行,將會有更多的樹脂與纖維素大分子發生交聯,相鄰大分子間的連結點數不斷增加,交聯密度增大,阻礙了纖維素大分子的移動,降低了織物的回彈性,回復角反而變小。綜合考慮,焙烘時間以80—100 S較好。
2.2正交試驗
以聚氨酯有機硅整理劑的用量(A)、焙烘溫度(B)、焙烘時間(c)作三因素,進行正交試驗,結果如表4—6。
表4因素水平表
表5正交試驗設計表
表6正交試驗的結果分析
注:自由度f=2。
由表6知,影響因素大小的順序為:B>A>C,即焙烘溫度對織物性能影響最大,其次為焙烘時間,影響最小的是整理劑用量。由此可以確定工藝條件為A1B2C1,即焙烘時間80 s,焙烘溫度170℃,整理劑用量40 g/L。從F顯著性檢驗可知,當α=0.05水平時,焙烘溫度的影響最為顯著。
2.3聚氨酯改性氨基硅油與醚化2D樹脂同浴整理
采用醚化2D樹脂EFR一3C,加入聚氨酯改性氨基硅油40 g/L,整理后布樣的性能見表7。
表7 聚氨酯改性有機硅油與醚化2I)樹脂配合整理后布樣效果
由表7可知,織物整理后能夠達到極佳的抗皺免燙效果,布面甲醛含量低,并且織物損傷很。ǹ刂圃40%以內)。
2.4聚氨酯改性氨基硅油與其它彈性體比較
用乳化劑III-AF將ES—POLY 100乳化成濃度為20%的乳液。然后比較濃度為40 g/L自制聚氨酯改性硅油與USV、ES—POLY 100的整理效果。在相同含固量的情況下,將USV和ES—POLY 100換算為相應的濃度,反應條件以單獨使用時各項產品的使用說明書為參考,與樹脂聯合作用時,采用樹脂適宜條件為反應條件。各整理劑的配方見表8。
表8 自制聚氨酯改性氨基硅油與其它彈性體比較試驗配方
整理后布樣的各項性能測試見表9。
表9整理后布樣的各項性能測試
由表9可以看出,各整理劑單獨使用時,自制聚氨酯改性硅油整理布樣的彈性最好,USV的強度保留率最高;而與醚化2D樹脂EFR-3C一起使用時,聚氨酯改性硅油的加入能夠很好地降低布面甲醛含量,USV的加入會使布面甲醛含量升高。在彈性回復方面,聚氨酯改性硅油的加入,能夠明顯提高布樣的DP等級和折皺回復角,其它彈性體的效果則不明顯。強力方面,USV與樹脂同用,強度保留率最高;其它兩種彈性體也略微有所提高,但不如USV明顯。
3 結論
(1)合成聚氨酯改性氨基硅油的條件是:反應溫度55~65℃,反應時間3~4 h;飽和亞硫酸氫鈉封端溫度20℃,反應時間2 h。
(2)自制聚氨酯改性氨基硅油整理織物的最佳工藝條件是:焙烘時間80 S,焙烘溫度170℃,整理劑用量40g/L。與醚化2D樹脂混和使用,可以使薄型棉織物整理后的DP超過4級,而且釋放甲醛量極低,織物損傷控制在40%以內,適合高檔襯衣面料的抗皺免燙整理。
。3)與市場上銷售的某些彈性體比較,自制聚氨酯改性氨基硅油與醚化2D樹脂混合使用,整理后的織物彈性回復角和平整度最好。布面甲醛釋放量最低。
來源:印染在線
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
歡迎您: |
評價: 中立 好評 差評 |
表情: |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的相關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互動的言論. |
最新技術文章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