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布具體詳細工藝流程如下:
檢驗→縫頭→燒毛→退漿、煮煉、漂白→絲光→染色→定型→預縮→成品檢驗→縫頭→燒毛→冷堆→水洗→絲光→染色→定型→預縮→成品坯布準備包括坯布檢驗、翻布(分批)和縫頭。所檢驗坯布目的是檢查坯布質量,按國標和四分制檢驗,檢驗內容包括物理指標和外觀疵點兩項。前者包括原布的長度、幅度、重量、經緯紗線密度和密度、強力等,后者如紡疵、織疵、各種班漬及破損等。通常抽查總量的10%左右。如發現問題及時通知來貨公司,進一步確認能否投坯。如合格,正式投坯,染廠為便于管理。確保成批的加工,必須將原坯布加以縫頭。(這就是所說的原始縫頭)燒毛的目的在于燒去布面上的絨毛,布面達到光潔,防止在染色、印花時因絨毛存在而產生染色不勻等問題。織物燒毛是將織物平幅快速通過高溫火焰,或擦過赤熱的金屬表面,這時布面上存在的絨毛很快升溫,并發生燃燒,而布身比較緊密,升溫較慢,在未升到著火點時,即已離開了火焰或赤熱的金屬表面,從而達到燒去絨毛,在火焰處需兩正兩反火口,根據不同品種的特性,調整為焰溫度。經紗上漿以提高強力和耐磨性。坯布上的漿料即影響織物的吸水性能,又影響染整產品的質量,會增加染料的消耗,因此在煮練前應先去除漿料,這個過程實際叫退漿。棉織物上的漿料可采用堿退漿、酶退漿、酸退漿和氧化劑退漿等方法,將其從織物上退除。堿退漿使漿料膨化,與纖維粘著力下降,經水洗從織物上退除。酶、酸、氧化劑使淀粉降解,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經水洗退除。由于酸、氧化劑對棉纖損傷大。棉纖維中有天然雜質,棉織物經退漿后,大部分漿料及部分天然雜質已被去除,但還有少量的漿料以及大部分天然雜質還殘留在織物上。這些雜質的存在,使綿織布的布面較黃,滲透性差。同時,由于有棉籽殼的存在,也影響了棉布外觀質量。因此需將織物在高溫濃堿液中進行較長時間的煮練,以去除殘留雜質。煮練是利用燒堿和其他煮練助劑與果膠質、蠟狀物質、棉籽殼發生化學反應或乳化作用,經水洗后使雜質從織物上退除。棉織物經煮練后,由于纖維上還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觀不夠潔白,用以染色或印花,會影響色澤的鮮艷度。漂白目的在于去除色素,并穩定白度,而纖維本身則不受顯著的損傷。棉織物常用的漂白方法有次氮酸鈉法、雙氧水法和亞氯酸鈉法。次氯酸鈉漂白的漂液PH值為10左右,在常溫下進行,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但對織物強度損傷大,白度較低。雙氧水漂白的漂液PH值為9-10,在高溫下進行漂白,漂白織物白度高而穩定,手感好,還能去除漿料及天然雜質。缺點是對設備要求高,成本較高。在適當條件下,與燒堿聯合,能使退漿、煮練、漂白一次完成。染色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工藝,不同品質的布染色工藝有所不同,全棉、滌棉、麻棉、毛紡呢絨、絲綢制品 化纖制品、混紡制品、等等有的使用軋染、卷染就可以了,有的就必須使用高溫高壓染色,有的只染一次,有的要多次上色。使用不同的染料也有不同的工藝,僅以基本的全棉布為例:雖然染色通過一臺軋車就可以,但也是最難的一道工序,因為染色顏色控制除了已知的,還有許多的未知數的東西在里面,比如染料在不同溫度下的穩定性,蒸汽的控制,軋車壓力的控制等,都是很精細的活。染色的長車分為兩個部分,前車染色,后車固色.染色方式根據選用染料品種的不同而有差異,染料一般有活性,士林,硫化,涂料.它們各有優缺點,一般情況下看要求的顏色而定,而且不可互相替換,其中,士林的色牢度最好,但價格貴,不適宜染深色,淺色的顏色不夠艷.除了因為染深色會增加成本,還有染深色相對活性染料教難控制,容易出現布面花等現象.活性的色牢度相比士林要差,但是染淺色比較艷麗,深色教容易控制。絲光是指棉織物在室溫或低溫下,在經緯方向上都受到張力的情況下,用濃的燒堿溶液處理,以改善織物性能的加工過程。棉織物經過絲光后,由于纖維膨化,纖維縱向天然扭轉消失,因而增進了光澤。使染色時染料的上染率增加。使織物強力增加,同時有定形作用。絲光后,一定要采用沖吸去堿或蒸箱去堿,或平洗地去堿等方法充分去堿,直至織物呈中性。
以下是我們常見的紡織后整理的主要設備:燒毛機、退漿機、絲光機、定型機、預縮機、軋光機、水洗機、磨毛機、抓毛機、涂層機等。5、涂層(a,干法涂層;b,濕法涂層;c,轉移涂層也叫離心紙涂層)7、復合(a,TPU膜貼膜 PTFE膜貼膜;b,面料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