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wǎng)觀察】
說起思捷環(huán)球或許很多人都很陌生,但是以鮮明的三條杠做logo的Esprit這個牌子,恐怕很多人都不陌生,思捷環(huán)球就是Esprit的母公司。近日,思捷環(huán)球也未扛得住業(yè)績的持續(xù)低迷,終于在12月“賣身”了,找到了“接盤俠”:GXG母公司慕尚集團。”
兩年虧近50億,從1770億跌至30億港元,昔日時裝之王還有希望嗎?
12月1日,Esprit母公司思捷環(huán)球發(fā)布公告稱,其間接全資擁有的附屬公司萬成資源有限公司與慕尚集團將在中國大陸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從事經營服裝、服裝配飾以及合資方可能同意的其他Esprit業(yè)務。該合資公司的注冊資本為1億元,幕尚集團投入6000萬元,持有60%的權益;萬成資源投入4000萬元,持有40%的權益。
這意味著慕尚集團接手了Esprit在中國大陸的業(yè)務。
作為GXG的母公司,慕尚集團近年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已于2019年5月27在港交所上市,它真的能幫助Esprit東山再起嗎?
Esprit在美國開了個好頭,但卻在中國人手里達到了巔峰
要說Esprit一開始的這副牌到底有多好,那就得從1968年說起。
Douglas Tompkins和他的妻子一起創(chuàng)立,別以為Tompkins看起來其貌不揚還像個農民伯伯,其實人家可是大有來頭——全球戶外用品行業(yè)巨頭The North Face的創(chuàng)始人。
Esprit誕生之時,剛好是嬉皮文化流行的時候,“蹭”著這個熱度的它,很快就被年輕人所追捧。
它火了起來,衣服是賣得越來越多,但是減低成本才最賺錢呀!所以聰明的Douglas夫婦便來到了香港找代工廠。
香港的代工廠很多,唯獨邢李原經營的工廠得到了Douglas夫婦的賞識,就是因為老板為人夠靠譜!
刑李原還是演員林青霞的老公▽
所以Douglas夫婦很快就和他在香港成立了東遠有限公司,讓他成為Esprit亞洲地區(qū)的原料采購代理商。
隨后幾年,雄心勃勃的邢李原便開始在亞洲做起了批發(fā)的生意,在不少城市開設了零售店,光亞太區(qū)就有3800多家。
對很多中國消費者來說,Esprit是時尚啟蒙品牌,在服裝品牌還匱乏的90年代,它讓不少中國顧客領略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時裝”。
無論是流量小生,還是大牌巨星都對它迷戀到不行,就連范冰冰、任賢齊都是帶著保鏢去掃貨,一買就是一大包!
2005年夏雨和李冰冰合拍的電影《獨自等待》,就給了Esprit一個大特寫▽
所以它成了每一個百貨的必備品牌。“任何一個購物中心招商,如果沒有它開店,別人都不會進去”。
可以說那時候它就是70后、80后心中時髦的標志品牌!誰有幾件它家的衣服都能讓人羨慕不已,盡管穿森馬、以純、美特斯邦威就能小小地滿足虛榮心,但在 Esprit 面前,總歸是要敗下陣來的。
迅速的門店擴張,生意是做得風生水起。
到了1993年,Esprit在香港上市。之后10年,邢李原展開4次收購行動。到了2002年,他更是買下了美國母公司全部的股權。
Esprit的股價隨之一路上漲,從最低的0.9元漲到最高125元,巔峰的時期,市值1700億元!
1700億是個什么概念呢,現(xiàn)在崛起的李寧市值605億,國牌驕傲安踏市值2058億,可想而知那年Esprit是風光到什么程度!
稱得上是一個由中國人掌控、在全球擁有影響力的品牌!
邢李㷧的算盤,Esprit的崩盤
2002年,邢李㷧再次購入剩下的37%股權,成為Esprit名副其實的老板。也正是從那一年起,邢李㷧逐漸露出了自己的“初心”——將思捷環(huán)球當成資本工具。他開始不斷減持思捷環(huán)球的股份,從2002年到2011年,其個人持股比例從原有的42%減至1.79%,累計套現(xiàn)212億港元。
華潤集團也看到了Esprit不懂中國市場等問題,最終以38.8億港元,將所持華潤思捷51%的股權悉數(shù)賣給了合資方思捷環(huán)球。
緊接著,Esprit問題爆發(fā),業(yè)績迎來斷崖式的下跌。
2010財年,思捷環(huán)球營收337億港元,同比增長0.5%;凈利潤7900萬港元,同比下滑98%。
此前十余年的雙位數(shù)增長期的就此結束。
思捷環(huán)球走向下坡路,2019財年營收129.32億港元,同比下降16.3%;凈虧損21.44億港元,同比增長16.1%。
與糟糕的業(yè)績相對應的是股價。截止發(fā)稿前,思捷環(huán)球股價為1.64港元,距離2007年最高點的104.7港元已跌去98.5%,市值僅為30.95億港元。
Esprit的困境
鼎盛時,中國大陸就沒有Esprit不入駐的商場。但近日,記者走訪杭州多家商場發(fā)現(xiàn),Esprit已無處可尋。
杭州臨平銀泰百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Esprit是商場最早引入的品牌之一,大約在2005年左右入駐。“當時的售價,在我們商場里算高的,是中高端品牌。一開始生意挺好的,很多人就沖著這個牌子來。但后來就不行了,沒人進店,四五年前就退出了。”
自那開始,Esprit開啟了撤柜潮。杭州購物地標性的存在——杭州大廈。Esprit原本在D座三樓,專柜位置不錯,但2016年撤出;接著是城西銀泰城和老牌百貨店解百,2017年合同到期后,Esprit不再續(xù)約;Esprit新近撤柜的是西溪印象城,原本在商場二樓。
不僅是杭州,近年來,全國的Esprit門店都在陸續(xù)關閉。截至2019年6月30日,思捷環(huán)球在中國的門店數(shù)量僅剩100家,且這個數(shù)字還在持續(xù)減少中。
杭州城內新開的商場,如臨平銀泰城、上億廣場等,也均沒有Esprit這個品牌。
Esprit究竟如何落到這般田地?
首先,過于倚重批發(fā)模式。一則增加渠道環(huán)節(jié),提高了終端售價;二則遠離消費者,無法知道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并對此快速作出反應。
2018年,Esprit香港投資者大會上,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Anders Kristiansen就表示:“Esprit自身的定位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不一致,我們不知道自己在代表什么,由于缺乏消費者關注,我們已經與他們失去了聯(lián)系。”
當你忽略了消費者,消費者自然也會忽略你。惡性循環(huán),品牌陷入沒有方向的泥沼。
一位Esprit昔日的粉絲就表示:“這個品牌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瓶頸了,貨品常年不更新,風格老土,版型也萬年不變,沒有任何吸引人的營銷策劃。”
自身空心,外部的風力也不小。一是優(yōu)衣庫等快時尚大肆擴張;二是太平鳥等中國本土品牌也拔地而起,連點成片;三是電子商務發(fā)展迅猛,賽道開始切換。
來源:針織工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