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江蘇紡織結構性調整初見成效,轉型升級業績喜人的五年。五年間,江蘇紡織企業認真貫徹十八大精神,主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對經濟新常態諸多壓力,堅持進行結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形成了利潤增長快于速度增長的新格局。
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6年,江蘇紡織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一直處于持續增長的狀態,行業利潤也始終逐步提升。經過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江蘇省紡織服裝業在智能制造方面不斷提升,集群經濟發展迅猛,“走出去”不斷探索爭先。
智能制造展現強省風范
紡織工業是傳統產業,而智能制造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重大趨勢和核心內容。江蘇紡織業積極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以智能化制造帶動轉型升級,大幅度提升生產效益,體現出紡織強省的風范。
在棉紡織方面,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萬錠用工是國內棉紡業平均水平的1/5,用工人數20人左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類產品售價高于市場價格10%以上。其智能車間9萬多個傳感器使車間形成智能化生產線網絡,實時監控生產狀態、產品質量和機組用電信息。
在化纖領域,盛虹集團所屬的國望高科纖維有限公司紡絲車間,實施機器人絡筒自動化作業后,車間生產線人員由原先的10人減少為4人。京弈特纖、生生源等重點企業也大量引進流入智能裝備。
服裝方面,海瀾之家服飾有限公司針對服裝市場需求變化快、小批量、多品種的特點,建設能夠保證物流配送及時、準確的智能立體倉庫配送體系,成功轉型成為以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為主的服務型制造企業,外包生產,每天實時結算。晨風集團與三菱重工合作,研發了一系列的“機器替代”,其襯衫自動流水線將以前一天臺產十幾件提高到50多件。
集群經濟促進提質增效
產業集群的競爭力來源于打通產業鏈上中下游,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又提質增效。近年來,江蘇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不僅誕生了一批“百億”級別的紡織特色名鎮,打造了千億級別的產業基地、專業市場,成就了江蘇紡織業的萬億規模,更率先以“創新型、智能化、國際化”為方向走在產業集群“智慧轉型”的前沿,一批特色小鎮脫穎而出。
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積極組織協調,通過各地扎實地工作,宣布了14批產業集群試點單位。目前,全省有紡織產業基地縣(市)15個、特色城7個,特色鎮53個。全省涌現出近80個紡織服裝集群,其中涌現出常熟、江陰、吳江3個千億級基地。
隨著產業集群經濟的蓬勃發展,江蘇還涌現出一批別致的特色小鎮,成為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旅游資源的平臺。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積極打造主題鮮明的特色“絲綢小鎮”,提出了“一絲興三業,三產繞一絲”的發展思路,把“絲綢之路”融入一產、二產、三產中去,即將產業融于“一根蠶絲”,以擴大種桑、科學養蠶為一產基礎,延伸至推動二產謀求創新、更接地氣,撬動以“絲綢”為主題的古鎮旅游、商貿流通、文化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建設百億級的產業集群。常熟市海虞鎮先后斬獲中國休閑服裝名鎮、江蘇省休閑服裝產業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和江蘇省休閑服裝優質產品生產基地等榮譽,如今的海虞鎮被住建部評為“江南無憂小鎮”。
“走出去”布局國際市場
中國紡織業具有國際優勢,“走出去”對于建設紡織強國有著重要意義,作為中國紡織業的排頭兵,江蘇紡織業在布局國際市場方面也走在了行業的前列。
紅豆集團率先在柬埔寨的西港特區打造出口加工基地,為中國中小企業“走出去”提供平臺,整體開發面積達11.13平方公里,園區可容納300家企業入園,解決柬埔寨8~10萬人就業問題。東渡紡織集團把財務結算中心和設計中心放到了新加坡,大幅度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有效地提升企業盈利水平。
在江蘇,走出國門進行戰略投資的紡織企業還有很多,并且這支隊伍在不斷增大。毋庸置疑,新常態下產業發展環境和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五年來江蘇紡織業供給側改革和消費升級成為行業發展最大動力,取得了亮眼的成績。江蘇紡織業將以創新驅動、內生動力、綠色發展為根本,通過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給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新動力。
來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