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網觀察】今年冬裝新品上市后,各大快時尚類服裝品牌之間的競爭比往年更加激烈,促銷降價此起彼伏。但這兩天有媒體爆料稱:“H&M在質量檢測的過程中,一些生產加工廠只把部分合格布料拿去送檢,大批不合格產品則會流入市場。”這樣的判斷并非毫無根據,因為在近年的服飾產品抽檢報告中,經常可以看到快時尚品牌上“黑榜”,包括ZARA、C&A、GAP等都無一幸免。正因為此,筆者以為,快時尚品牌在酣戰之余,不妨放慢一點速度,避免“欲速則不達”。
快時尚為什么受歡迎?無非憑借兩個特點,一是款式多、更新快;二是性價比高。這一結果是建立在完善的生產供應鏈上的,包括強大的設計師團隊能在最短的時間里給出新產品方案、遍布全球的供應商能在最短的時間里完成生產、完善的物流體系能在最短時間內將產品送到終端。此外,全球采購則保證了快時尚產品的價廉物美。翻開市場上各快時尚品牌的產品標簽,不難發現亞洲、非洲等其他國家的名稱。可以說,對市場的迅速反應和覆蓋全球的產銷網絡,成就了快時尚。
然而,快時尚原有的優勢還不足以給予產品質量100%的保證。據一名從事紡織檢測專業人士透露,服飾產品的檢測周期通常在3至5天,如果某項指標不合格需要重新檢測,又需要7至10天。對快時尚來說,不要說7至10天是個“不可等待的期限”,甚至晚上架一天,也可能喪失占領市場高地的機會。所以,查看快時尚品牌在“黑榜”上的具體情況,會發現質量問題都集中在纖維含量、色牢度、PH值等原材料的基本特性上;而從消費者的投訴看,則對快時尚產品的做工粗糙十分不滿。令人遺憾的是,部分快時尚品牌對于這些“軟肋”抱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寧可犧牲了質量也不愿犧牲速度。
筆者覺得,在此前的爭奪市場份額上,“快”或許還是最重要的因素;但隨著眼下快時尚品牌間的越來越激烈,“價格戰”的硝煙越來越濃厚,質量這一衡量產品“性價比”的核心因素已經越來越重要。在這種情況下,快時尚品牌應該適度地慢下來。前不久,聽本土快時尚品牌凡客誠品提到,為了避免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今年以來主動精簡優化了供應商,并且設置了新的質檢流程,還成立了公司內部的第三方“質檢中心”。從實際操作看,精簡供應商、增加內部檢測環節都會延長產品的上架時間,但這樣做的結果是,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好評度明顯提高。
其實,快和慢并非不可調和的矛盾。對快時尚品牌來說,不如將速度一分為二看待:在設計上,自然是“越快越好”,前瞻性的潮流設計,可以為品牌留出更多的生產和物流配送時間;但在質量監控上,還是應當嚴格遵守檢測流程,慢一點,但為“時尚”留出檢測的時間。因為只有質量有保證的時尚,才經得起市場的考驗,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