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展示空間形成的條件
展示活動形成的基本條件是具備展示其事物和觀看所需的特定場所,即:空間。
二、辯證空間
形形色色的空間概念都可歸結到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那段富有辯證哲理的話:捏土造器,其器的本質不再是土,面是當中產生的空間,反之其器破碎,空間消失,其碎片又返原為土的本質。
三、積極空間與消極空間
情侶打著雨傘走雨中,傘下形成了無雨的空間,收起雨傘,這個有限的空間瞬間消失,溶化在無限的自然空間里,就得無影無蹤。同樣,當茫茫在海里漂泊的孤舟找到渴望已久的綠洲,心理充滿了依靠之感,空間的積極性就在于此。
四、功能空間與結構空間
從廣義的角度看,所有的展示都是一種容器,它不僅容納物和人,而且為人的活動提供了必須的空間。不同的物需要不同的容器來盛放,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空間尺度、形狀和結構,反之,不同的空間結構和組織適應不同的功能需求。大自然中許多物質的結構啟發我們對空間形式的創造,蜂巢就是一個非常完善、合理的空間結構。
五、四維空間
人們無論在屋子里行走還是在街道上穿梭,視線隨著腳步移動,空間形態不斷的變化、轉化,這些變化不同的空間形態疊合形成了一個完整真實的空間形象。意大利建筑隊評論家布魯諾?賽維在《建筑空間論》一書里大膽的質疑三維的方法去評價建筑空間,提出了空間的四維性,強調用”時間與空間”的觀點去觀察空間。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中稱之謂”步移景異”。
六、心理空間
佇立窗口,有一種沖出窗外飛向藍天的欲望,眼前一堵墻,你會萌發翻越它的沖動。……不同的空間場所給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長長的走廊給我縱深之感受,走進教堂有一種崇高、威嚴之感,站在廣場且顯得開寬地闊。……這是物體和空間作用于人的知覺和經驗所引起的心理反映,稱之謂”知覺空間”或曰”心理空間”。同樣,不同的人站在同一件展品面前,心理感受是不一樣的。
七、行為空間
人在空間中活動受其行為動機、目地和活動性質所決定,而空間的形態、尺度、色彩和光線等諸多條件反過來刺激、誘導和影響行為的質量和規律。比如,人們通過吊橋時的行速同在廣場上行走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因為過橋時的恐懼心理驅使腳走加快,而在寬闊的廣場上行走因心緒平靜而變得慢起來。
八、空間限定與區隔
人們的各種活動應該有特定的空間場所,必須為活動的展開限定和區分空間場所。1.空間限定形式很多,主要有:圍合限定、天覆限定、地差限定和控制限定等。這幾種方式分別從上、下、四邊向內界定出積極的功用空間。2.空間的區隔是指對已限定的空間進行有計劃、有規律的二次或多次分隔和限定。3空間組合指二個以上相對獨立的限定空間有規律的結合架構,形成新的空間形態,如互鎖空間,包容空間,還有串形組合,網絡組合和中心組合等等。
九、瀏覽空間
人們在展會中走動中的活動,其空間和場所的條件必須適應和滿足這種活動的各種要求。例如必須符合視覺瀏覽規律的空間尺度和陳列方式,舍理的走線布置等。瀏覽的空間同舞臺藝術的觀演空間有許多相同之處:角色(演員)、布景和道具就如展物,所不同的是瀏覽中的觀眾有時是靜態的(停留觀看)有時是運動的(邊走邊看)。
來源:中華標識網
最新文章
一月內點擊排行